网站无障碍
您当前位置: 安康党史网 > 党史宣教 > 红色安康 > 正文内容

传承红色基因 建设幸福安康 | 抗日救国 兵变起义学红军

作者:   发布时间:2024年08月07日08时39分  
 

陕南人民抗日第一军(一)

“九—八”事变,日本侵略军侵占我国东北,并不停步地向我国内地进攻,亡国惨祸迫在眉睫,以何继周、沈启贤、徐海山、孟子明等为代表的一批陕南籍的爱国青年,怀着参军抗日救国的坚强意志,加入国民革命军第十七路军。训练班结业后,这批志在抗日救国的青年被分配到安康绥靖军一团当兵,并入该团在平利县城举办的干部教育训练班学习。安康绥靖军是一支由地方游勇武装组成的部队,军阀恶习甚重,十分腐败,使这批热血青年深感报国之志难酬,苦闷失望,悲愤满腔。

1932年12月初,贺龙率领的红三军转战安康东南部。共产党的政治主张,中国工农红军的纪律严明,给了这批青年以强烈影响,如同黑暗中见到光明,更加激起了他们的抗日热情。于是何继周、沈启贤、孙善堂、徐海山、苟树林、赵宏勋、孟子明、吕治平等人,在平利县秘密组织“陕南抗日救国赤卫团”,发布抗日救国宣言,拥护中国共产党的抗日主张,盟誓要走红军之路,抗日救国。

1934年12月,中共鄂豫皖省委率领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五军进入陕南,开辟鄂豫陕革命根据地。中共鄂豫陕省委领导红二十五军创建鄂豫陕革命根据地过程中,已由安康绥靖军一团改编为陕西警备第二旅的第四团,随同其他国民党部队奉命进入秦岭山区追剿红军。1935年3月,警二旅在汉中洋县华阳镇被红二十五军伏击,伤亡惨重,全体官兵震惊。同时,也使何继周等人,更加看清了国民党及其军队打内战进剿红军、不抗日投降卖国的反动本质,进一步坚定了他们投奔红军的决心。“要抗日,当红军”,已成为该团爱国青年的共同心愿。

1935年12月l1日夜,大雪纷飞。陕西警二旅四团九连官兵,在第二排排长何继周的率领下,于长安县引驾回起义。起义部队冒着鹅毛大雪,踏着泥泞的羊肠小道,进入秦岭山区,投奔红军。由于此时,红二十五军已离开陕南,在鄂豫陕革命根据地坚持斗争的红七十四师组建不久,力量单薄,加之对这支刚起义出来的部队的性质、目的还不了解。因此红七十四师领导人建议他们自立旗号,单独开展活动。根据红七十四师的建议,何继周即宣布成立“陕南游击纵队”,何继周改名“何振亚”,任指挥,苗鸿鑫任大队长。下设三个中队,一中队队长刘炎德,二中队队长赵振庆,特务队队长张英才。

这支100多人组成的陕南游击纵队,虽然暂时未被编入红军,但是他们当红军、抗日救国的目的和意志丝毫没有改变。他们以红七十四师为榜样,在鄂豫陕革命根据地内的镇安、柞水、宁陕、石泉、汉阴、安康等县的广阔山区开展游击战争。红军干什么,他们干什么;红军怎么做,他们就怎么做,处处时时向红军学习。他们纪律严明,爱护群众,帮助群众,与群众建立鱼水关系。民歌唱道:“是好汉何继周,亲生儿子交你手,打倒鬼子除土豪,永远跟着红旗走。”因此,出现了许多母送子、妻送夫、兄弟相争参加陕南游击纵队的情景。

陕南游击纵队,经过三四个月的游击活动,发展到500多人,编为5个中队,刘炎德、张孝德、陈汉杰、晏盛明,张英才分别任各中队队长。


Baidu
map